割禮與洗禮分類:牧會日誌
這學期各團契幾乎都在讀羅馬書,為了明年度的神研班預先準備。羅馬書我上學期已經帶過一次,這學期再讀,確實感受到是一本需要花時間、下功夫的大作,也有很多信仰議題可以討論。我想引用四章9-12節,與大家一起反省洗禮的意義與需要。「......他後來受了割禮,這是一種表徵,證明他在受割禮前已經因信而成為義人了。所以,對所有未受割禮、但因信而被上帝認為義的人來說,亞伯拉罕是屬靈的父親。.....」
保羅寫羅馬書的重要目的之一,在於強調上帝的救恩是普及萬民:先是猶太人,後是外邦人。但是猶太人與外邦人之間有著絕然不同的差異:不同的信仰傳統、不同的思想方式、不同的社會風俗,在眾多的不同當中,保羅看到藉著福音的真理,可以將不同轉向同,但雙方都必須要有所捨棄。因此在羅馬書中,可以感受到保羅努力為外邦人解套(律法、割禮)的使命。福音的真理帶來改變,使我想到,在馬偕醫院協談中心看到的一句標語:「人願意改變,態度就會跟著變,態度改變,習慣就會跟著變,習慣改變,生活就會跟著變。」
洗禮對有些教派來說,不用經過學道班與問道班的學習,就可以直接洗禮;因為這些教派強調個人靈魂得救,只要「口裡承認,心裡相信」就可以為他們施洗。上週遇到一位學生,他用很膽怯、難過的語氣對我說:「他受洗了!」在他的口中,完全感受不到成為上帝「新創造」的喜悅,因為他說是在聚會所被硬拉去洗,他說:「我都還沒搞清楚,就要我接受洗禮。」我說:在信仰的儀式上,你的洗禮屬於有效,但是在信仰的根基(真理)上,你必須要再學習。
如果洗禮變得不必重視慕道的課程,而只強調儀式的表面,引羅馬書的這段經文來看時,可以發現保羅在強調人被上帝稱為義人,跟割禮前或割禮後完全沒有相關,甚至亞伯拉罕是在割禮前就因信被上帝稱為義人。因此更進一步的挑戰大家,假設不去談論洗禮的神學意義,對於「基督徒」的定義,是否是必須以洗禮前或洗禮後才可被稱是呢?
。
保羅寫羅馬書的重要目的之一,在於強調上帝的救恩是普及萬民:先是猶太人,後是外邦人。但是猶太人與外邦人之間有著絕然不同的差異:不同的信仰傳統、不同的思想方式、不同的社會風俗,在眾多的不同當中,保羅看到藉著福音的真理,可以將不同轉向同,但雙方都必須要有所捨棄。因此在羅馬書中,可以感受到保羅努力為外邦人解套(律法、割禮)的使命。福音的真理帶來改變,使我想到,在馬偕醫院協談中心看到的一句標語:「人願意改變,態度就會跟著變,態度改變,習慣就會跟著變,習慣改變,生活就會跟著變。」
洗禮對有些教派來說,不用經過學道班與問道班的學習,就可以直接洗禮;因為這些教派強調個人靈魂得救,只要「口裡承認,心裡相信」就可以為他們施洗。上週遇到一位學生,他用很膽怯、難過的語氣對我說:「他受洗了!」在他的口中,完全感受不到成為上帝「新創造」的喜悅,因為他說是在聚會所被硬拉去洗,他說:「我都還沒搞清楚,就要我接受洗禮。」我說:在信仰的儀式上,你的洗禮屬於有效,但是在信仰的根基(真理)上,你必須要再學習。
如果洗禮變得不必重視慕道的課程,而只強調儀式的表面,引羅馬書的這段經文來看時,可以發現保羅在強調人被上帝稱為義人,跟割禮前或割禮後完全沒有相關,甚至亞伯拉罕是在割禮前就因信被上帝稱為義人。因此更進一步的挑戰大家,假設不去談論洗禮的神學意義,對於「基督徒」的定義,是否是必須以洗禮前或洗禮後才可被稱是呢?
。
0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
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[Atom]
<< Ho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