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年傳道與傳道娘的牧會日誌

Sunday, November 13, 2005

天上、地上..........家

分類:教會事工
請大家集思廣益劇本內容!從網路上找到一個關於「家」的戲劇,之前在公共電視有播放過,我找出裡面有幾個點可以當做大家的思考,可以一起用故事接龍的方式,或是你聯想到「你的家」的真實故事,協力完成劇本。因為要在聖誕節表演,所以時間很緊迫,另外最後的焦點希望可以回到聖誕節的本意:「耶穌來帶給我們新的眼光與盼望」。我期待用天上、地上兩個不同的家呈現對比,重點在於地上的家從美滿到破碎,而通過接受耶穌基督,在教會中體驗到天上家的可見樣式,回去重新經營破碎的家。

「家」的導演(李岳峰)所欲呈現的主題:
◎學生下課,職員下班,工人收工,商店打烊,各行各業的人,在一天忙碌之後,都要回到一個地方—家.在家裡,你可以休息,可以哭、可以笑,可以發洩你的情緒,家,是一個人連結情感記憶的空間。所以,車站不是家,旅館不是家,家,必須是你珍藏生命情感的地方。

找回失控與脫序的家庭倫理家庭的衝突:過去,我們說嚴父慈母,後來說,父母親要給孩子愛的教育,後來又強調,孩子是獨立的個體,彷彿,親子之間的關係就好像放風箏一樣,風箏越飛越高,越飛越遠,最後我們幾乎沒有辦法感覺他的存在。又譬如說,過去我們說男主外女主內,但是現在因為經濟結構的改變,很多女性不得不走出廚房,踏入社會,或者是,他根本就是自主性的走出家庭,進入職場,過去的大家族慢慢地因為社會結構的改變,分解成一個個的小家庭,小家庭裡又強調個人的獨立性,就這樣,過去由一個大家族或一個小家庭所維持的感情和秩序,不斷地受到衝擊和瓦解。這是‘家’這部戲所關心的主題之一,戲裡頭,彩鳳(張美瑤飾演)和太郎(梁修身飾演)的家,因為太郎個性的不成熟,所引發的家庭問題,其實和現代社會裡,家庭倫理的脫序,有著相同的情境,但是,由彩鳳這個人物所代表的家庭倫理,就隨著情節的推展,慢慢的把一個家庭,乃至於一個家族的秩序找回來,這也是‘家’這部戲,對於現代家庭的討論和寄望。

◎認同’的問題,在台灣,‘認同’這個主題因為政治議題的炒作,似乎已經失去了它本來的面貌,然而,‘家’這部戲要討論的,不是政治的議題,而是‘認同’這個主題的嚴肅性。
在台灣,我們很容易了解這樣的情境:一個中南部的人因為工作的關係到台北定居,但是他有著思鄉的情懷,後來,時間久了,他在定居的地方結婚生子,開始做長遠的生活規劃,所以也關心當地的公共政策,社區活動,把當地視為自己的家,一天一天,慢慢地珍藏他的生命情感,而對於家鄉呢,他同樣有著不變的情感和記憶。
這樣的例子已經很清楚地說明了,‘認同’並不是叫一個人在兩者之間選擇一個,‘認同’是一個可複選的議題,所謂的二選一,不過是政治的炒作,思考的盲點罷了。然而,台灣因為特殊的歷史遭遇,很多人被迫在兩者之間選擇他認同的一個,於是,先來的排斥後到的,後到的拒絕先來的,對於自己所居住的地方,也拒絕去認同她了。

每個人對於「家」有著不同的感受,我們要帶領家庭幸福的人看到哀傷家庭的需要,我們要帶領哀傷家庭的人看到天上家的美善,並且用信仰的眼光與價值觀,用心用力改變地上的家。


0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[Atom]

<< Home